【知识科普】 常见的虚拟币2025年按交易量排名的Top加密货币交易所- 官方推荐骗局
交易所,交易所排名,交易所排行,加密货币交易所排行榜,加密货币是什么,加密货币交易平台,币安交易所,火币交易所,欧意交易所,Bybit交易所,Coinbase交易所,Bitget交易所,交易所排行随着虚拟币在区块链领域的关注度提升,各类针对虚拟币的诈骗套路也在不断翻新,不少用户因对骗局模式缺乏认知,一不小心就陷入资金受损的困境。作为深耕区块链安全领域的团队,零时科技始终致力于通过科普拆解骗局本质,帮大家避开风险。
今天这篇内容,我们就聚焦区块链中四类高发的虚拟币骗局 —— 从利用信息差设局的“虚拟币电信网络诈骗模式”,到靠情感操控的“杀猪盘”,再到交易环节藏坑的“法币交易诈骗”,以及冒充权威身份施压的“冒充平台工作人员、公检人员诈骗”,逐一拆解它们的核心套路,让大家能清晰识别风险,守护好自己的资产。
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逐高收益的心理,通过网络投放虚拟币投资广告,先让被害人小赚尝甜头,再诱其加大投入,最终使其落入陷阱、巨额财产受损。
犯罪分子以虚假交易平台实施诈骗:先在境外搭建服务器,再通过社群宣传 “炒币投资” 引用户注册投钱,随后操控后台造盈利假象,最后以各类理由阻拦提现。
仿冒身份类诈骗是通过伪装领导、亲友、机构人员等身份实施诈骗,随着虚拟币普及,部分犯罪分子还会冒充投资精英、技术专家、官方客服等,专门针对虚拟币领域行骗。
“杀猪盘” 是单案损失较大的网络诈骗,诈骗份子借社交平台以交友、婚恋为幌子,先骗感情再行骗,还常用黑话指代诈骗环节,如称受害人 “猪” 、交友过程 “养猪” 、骗钱环节 “杀猪” 等。
今年年中,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(FTC)警告 “杀猪盘” 骗局急剧增加,尤其涉爱情和加密货币投资的类型;全球加密领域某权威区块链监管机构年中报告则指出,“杀猪盘” 已是目前涉虚拟币且能获取收益的最大规模骗局,且诈骗分子已从大型庞氏骗局转向 “杀猪盘” 、“在家工作” 骗局等更具针对性的诈骗方式。
借助婚恋网站、社交工具找目标,购买账号后,按受害人情感需求打造 “人设” 以展开交流。
赢取信任后按剧本用甜言蜜语关怀,通过聊天、朋友圈投其所好,推动双方确立网络恋爱关系。
晒投资收益引受害人询问,借信任推荐诈骗平台,借口知漏洞、能控后台鼓动投资;先让受害人小额试水获利,培养 “赌徒心理”。
受害人投巨资后发现平台无法提现,骗子哄其续充榨干资金,随后销声匿迹,受害人醒悟被骗。
对于网络上提出的投资建议,务必三思而后行,切勿在未经详细了解和核实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形式的资金转账。
如果发现自己可能被骗,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,保留相关聊天记录和证据,以便警方调查
场外交易是交易双方私下沟通意向,通过微信、支付宝等非正规渠道付款,不借助正规虚拟币平台界面操作;常见诈骗场景为卖家转币后买家拒付、买家转钱后卖家拒转币,骗子多在社交渠道联系,以高价收、低价换数字资产(如 USDT)等为旗号,前期建信任后拒不付款 / 给币、失联拉黑,致用户损失。
防范策略:优先通过平台【买币】区进行法币交易;警惕骗子以低于市场价卖、高于市场价收资产,或借 “个人声誉” 、“熟人信任” 骗信任;虚拟币平台不提倡场外交易,因其不符流程,遇诈骗平台无法协助,需谨慎选择交易方式。
三角诈骗中,行骗者会同时针对买家和卖币商家行骗以骗取数字资产。例如,行骗者先联系买家 A 称要出售虚拟币,让 A 准备拍单;再联系卖家 B 称要购买虚拟币,让 B 按要求下单;随后将卖家 B 的订单转发给买家 A,并提供自己的银行卡号,诱导 A 向该卡号打款。
防范策略:需注意诈骗分子常叮嘱买家 A 和卖家 B 不要相互沟通,还要求买家将款项打到其提供的新银行卡(行骗者的卡);付款时,务必只向对方在正规平台绑定的收款账户汇款,坚决拒绝向非平台绑定的收款账户汇款,以避免受骗。
p 图造假凭证诈骗中,行骗者佯装购买虚拟币,在订单页面点击 “已付款” 却未实际支付,仍要求卖家放币,还发送伪造的支付凭证并反复催促;卖家易因轻信凭证放松警惕,按要求放币后受骗。
防范策略:行骗者常主动发 “支付凭证” 并催促放币;卖家需谨慎在银行等收款账户中核实款项是否到账,确认到账后再放币,未收款前切勿轻信对方提供的任何支付凭证或截图,因其可能是伪造的。
这类骗局中,骗子会冒充平台工作人员(客服 / 安全中心)或公检人员,通过微信、QQ、电报、电话等方式联系受害者。他们以受害者账户存在黑钱 / 黑币等洗钱风险为由,要求配合安全排查、解除账户风险或冻结,利用受害者的恐慌心理,骗取账号信息或诱导其提币、转账。
看完这四类虚拟币骗局的拆解,不难发现它们的共性:要么用 “高收益” 画饼诱惑,要么借 “权威身份” 制造恐慌,本质都是抓住用户的心理弱点突破防线。记住一个核心防骗原则 ——不轻信 “稳赚不赔” 的承诺,不向陌生账户私下转账,不被 “工作人员” 、“公检人员” 的身份轻易裹挟,就能避开大部分陷阱。
后续零时科技安全团队会持续追踪区块链领域的新型骗局,不断输出更精准的安全科普内容,让更多人了解骗局套路,为大家的区块链资产安全保驾护航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